如果你也在做Snapchat广告投放,却迟迟看不到想要的结果,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问题十有八九出在筛选不精准。
我曾经带着几个跨境项目在Snapchat跑广告,初期点击量不低,但转化寥寥,预算消耗惊人。直到我真正理解了Snapchat的兴趣+行为筛选逻辑,广告表现才迎来了质变。
这篇文章,我会用实战视角,告诉你如何利用这套筛选法,把广告精准投送到真正会买单的人群面前。
为什么Snapchat需要兴趣+行为双筛选?
很多人做广告时只选了兴趣,却忽略了行为,其实:
兴趣 = 用户的长期关注与偏好
行为 = 用户的短期意图与行动
只有当兴趣与行为同时匹配时,这个人才是真正可能对你的产品、服务产生转化的人。
例如:一个对“健身”感兴趣的人,未必现在就在找健身产品;但如果他最近也浏览了相关广告、点过类似链接,这个人的转化可能性瞬间提高5倍以上。
第一步:精准兴趣筛选,锁定目标群体
Snapchat的兴趣标签非常细分,比起传统社交平台,它能更真实反映用户的日常喜好。
我推荐的兴趣筛选思路:
一级兴趣: 明确对应你的产品(如:运动、健康、美妆、科技)
二级兴趣: 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如:户外、环保、奢侈品、节庆消费)
反向兴趣排除: 剔除与你无关的标签,避免预算浪费
实操建议:兴趣标签最好控制在5-10个高相关选项内,越精准越好。
第二步:行为筛选——激活意向用户
行为筛选是很多新手忽略的关键步骤,而我发现这一步对提升转化非常有效。
关键行为选项:
观看广告行为: 最近是否看完过类似广告
点击行为: 是否对同类产品内容有点击
App内活动: 是否下载、注册、购买过相似App
举个例子:我在帮一个时尚品牌做广告时,通过兴趣筛“时尚+护肤+潮流”,再通过行为筛选“观看过相关短视频广告”的人群,最终CPC成本降低了37%,转化率提升了68%。
第三步:兴趣+行为筛选组合打法
真正做到精准触达,必须把兴趣和行为组合使用。我的标准流程如下:
先圈定兴趣标签,匹配产品定位
设定行为过滤器,缩小到意向群体
叠加地域、语言、设备等基础条件
最终,你会发现筛选后的用户数明显下降,但广告效果显著提升。
常见组合示例:
兴趣:健身、瑜伽、健康饮食
行为:观看过运动装备广告/点击过健身内容
兴趣:手游、电竞、科技
行为:下载过游戏/关注过游戏相关频道
第四步:持续优化与AB测试
广告筛选绝不是“一步到位”。我每个项目都会:
至少测试3组兴趣标签
至少测试2种行为设定
动态分析点击率、转化率、互动深度
有时候小小的兴趣词调整,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提升。例如把“健身”改成“跑步”或“户外探险”,我曾经单条广告ROI翻倍。
第五步:避免常见误区
兴趣堆砌过多: 标签过多反而导致人群模糊
忽视行为维度: 仅靠兴趣难以驱动转化
不做排除: 没有剔除无效人群浪费预算
每次广告后,我都会做一次“人群复盘”,逐步构建自己的高转化兴趣+行为模板库。
结语:精准筛选,让广告每一分钱都值
Snapchat广告不只是靠创意取胜,更关键在于前期的筛选功夫。我亲身经历告诉你:兴趣+行为筛选,是提升转化效率、降低获客成本、实现正向ROI的最佳方法。
别再盲目投放,从筛选开始,你的社交广告才算真正走上“精准盈利”之路。


Bybit
Facebook
WhatsApp
Instagram
Twitter
LinkedIn
Line
Telegram
TikTok
Skype
Viber
Zalo
Signal
Discord
Kakao
Snapchat
VKontakte
Band
Amazon
Microsoft
Wish
Google
Voice
Airbnb
Magicbricks
Economictimes
Ozon
Flipkart
Coupang
Cian
Mercadolivre
Bodegaaurrera
Hh
Bukalapak
youtube
Binance
MOMO
Cash
Mint
VNPay
DHL
MasterCard
Htx
Truemoney
Botim
Fantuan
Paytm
Moj
OKX
ICICI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