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B2B行业招聘顾问,我经常被客户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在 LinkedIn 上能快速找到我们想要的人,而我们HR团队筛来筛去,却总是找不到合适人选?
这背后其实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筛选方法和匹配维度的差异。本文我将结合我多年实操经验,手把手讲清楚:如何用 LinkedIn 筛选出真正高匹配的人才。
一、明确你的“岗位画像”而不是岗位JD
很多HR做筛选时第一步就错了。他们用的是岗位JD里的关键词,比如“渠道经理”“销售代表”,但这些关键词太宽泛,行业千差万别。
我做的是:岗位画像化建模。
行业背景(如SaaS、电商、物流)
客户类型(B端 or C端)
销售路径(直销or代理)
团队管理经验(带团队 or 独立作战)
地域限制(偏远地区无法异地通勤)
一旦把这些画像拉出来,LinkedIn搜索的维度就非常明确。
二、用布尔逻辑构建搜索公式,提升精准度
LinkedIn支持布尔搜索,这对HR来说是秘密武器。例如我要找具有“渠道管理”经验的电商人,搜索语法就可以是:
("渠道经理" OR "Channel Manager" OR "分销主管") AND ("电商" OR "e-commerce") NOT ("实习" OR "培训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排除掉无关背景的人,节省80%的初筛时间。
三、活用筛选条件组合,锁定高价值候选人
我在筛人时,常用这4个条件的组合来过滤:
1. 当前公司 + 岗位关键词
想挖某个竞争对手的员工,最直接方式就是先锁定公司名称,再从内部筛选职位关键词。
2. 公司规模 + 行业 + 地区
例如我招聘的是上海一家美资快消企业,那么我就会选在“快消行业”“500人以上”“上海”的用户池中进行搜索。
3. 教育背景 + 语言能力
如岗位要求“英语母语水平”,我会搜索含有“Native English Speaker”“International School”或“海外留学经历”等关键词的用户。
4. 工作年限 / 经验深度
用工作时间区间,配合当前职位,能有效排除过资或太嫩的人。
四、建立标签系统,实现“候选池资产化”
真正高效的招聘不是“一次一搜”,而是“筛完养人”。我为客户搭建过完整的候选人标签系统,包括:
[已沟通-兴趣低]
[薪资匹配但不愿跳槽]
[愿考虑换城市]
[适合未来项目]
用 Notion 或 Airtable 建一个简易 CRM,每次新项目来时就能第一时间触达一批“温热人选”,大幅提升招聘速度和信任感。
五、避免3个最常见的筛选误区
误区一:职位关键词太死板
例:写“销售总监”会漏掉写“BD Head”的人误区二:行业分类太依赖LinkedIn系统标签
实际很多人行业填写错或没填误区三:忽视活跃度
有些用户多年未更新,没必要浪费沟通精力
筛选的本质是“人为设计”,不是完全依赖系统输出。只有你明确你想找什么人,LinkedIn 才是好工具。
结语:LinkedIn是搜索器,更是候选资产库
如果你把LinkedIn当作一次性搜索工具,你只能靠“刷脸运气”;如果你把它当作候选人数据资产库,并结合筛选+标签+分类运营思维,它会成为你手里真正的招聘“增长杠杆”。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在下次招聘开始前,就已经准备好你的专属“人才雷达系统”。


Bybit
Facebook
WhatsApp
Instagram
Twitter
LinkedIn
Line
Telegram
TikTok
Skype
Viber
Zalo
Signal
Discord
Kakao
Snapchat
VKontakte
Band
Amazon
Microsoft
Wish
Google
Voice
Airbnb
Magicbricks
Economictimes
Ozon
Flipkart
Coupang
Cian
Mercadolivre
Bodegaaurrera
Hh
Bukalapak
youtube
Binance
MOMO
Cash
Mint
VNPay
DHL
MasterCard
Htx
Truemoney
Botim
Fantuan
Paytm
Moj
OKX
ICICI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