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使用 LinkedIn 的筛选功能是在运营一个B2B咨询项目时。当时想找欧洲制造业的采购负责人,输入了“采购总监”“德国”“制造业”等关键词,结果出来了一堆猎头、销售、甚至教育行业人员。
当时我以为是自己关键词写得不对。后来深入使用了一段时间,并和几位 Sales Navigator 重度用户交流后,我才发现,LinkedIn 筛选“不精准”的问题,并不是偶然,而是有机制与逻辑原因的。
一、LinkedIn筛选的不精准表现在哪?
以下是我和团队实际遇到的典型场景:
设定了行业筛选,结果出现跨行业岗位
选中职位关键词,却返回了助理/实习生
定位某个城市,却出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用户
关键词完全匹配,但结果毫无关联
很多人以为是系统Bug,其实问题出在 LinkedIn 本身的数据结构和筛选机制。
二、LinkedIn筛选不精准的5个底层原因
1. 用户数据由用户自主填写,缺乏标准化
LinkedIn 的职位、行业、公司名称、地点等字段都是“开放输入”的。不同用户用不同语言、缩写、格式填写,造成数据碎片严重。例如“采购总监”可以写成:
Head of Purchasing
Purchase Director
采购负责人(中文)
SCM Leader(间接职能)
系统无法统一归类,就导致筛选误差。
2. 行业与公司不强绑定
LinkedIn 并不会验证某人填写的行业是否真实匹配其所在公司属性。这意味着,一个在软件公司的行政人员,也可能把行业选为“制造业”或“医疗”,导致行业筛选偏离。
3. 地点字段被滥用
很多用户设置的地点,是公司总部所在地、招聘区域、甚至未来想去的地方,而不是他们实际工作地点。这也是你搜“新加坡”结果里出现“印度”的原因。
4. 免费账户功能受限,搜索逻辑模糊
LinkedIn免费版的搜索算法采用模糊匹配机制,优先展示“可能相关”用户,而不是“严格符合”条件的结果。你越模糊,它越模糊。
5. 算法“推荐权重”大于“精确匹配”
LinkedIn 在筛选时会掺杂社交推荐逻辑,比如你与你二度好友的好友关系,会比一个三度、完全精准条件匹配的陌生人拥有更高展示权重。这是典型的“社交平台算法导向”,而非搜索引擎逻辑。
三、如何优化筛选结果?我的实操建议
尽管系统限制不少,我依然通过以下方式大幅提高了精准度:
1. 用布尔逻辑组合关键词
在关键词搜索框中使用 `AND`、`OR`、`NOT`、引号、括号 组合,可以让搜索更精准。例如:
("Procurement Director" OR "Head of Purchasing") AND ("Manufacturing" OR "Industrial")
2. 关键词定位+公司名反推
与其筛行业,不如直接筛你想合作的公司,再找该公司下对应岗位用户,精准得多。
3. 结合第三方工具交叉验证
像 Clay、Apollo、PhantomBuster 等工具可以补足LinkedIn搜索的不足,帮你建立更干净的人脉池。
4. 定期“人工校验+分层标记”
再好的搜索,也要靠你后期打标签、分层管理,形成自己的“社交CRM”,才能转化。
结语:不精准是特性,但可控
LinkedIn 的筛选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社交推荐算法+半结构化数据”结合的结果。你不能指望它像Google一样绝对准确,但你完全可以通过策略与工具,让它更“服务于你”。
筛选不精准,其实是提醒你:不要只靠平台,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判断系统。